close

101兒童行為觀察與輔導期末考重點整理 (Lily參考小花老師網路重點整理)

CH6 量化的兒童行為觀察法

  • 量化觀察紀錄法最大優點:快速獲得、處理大量觀察資料。

  • 量化觀察紀錄法X4:時間取樣法、檢核表法、評量表法、範圍單位分析法

  • 時間取樣法P.199-P.201

  1. 對行為取得「量」的觀察方法。

  2. 方法近似測量法,允許觀察者記錄並標示行為,記下行為發生頻率或測量行為持續時間。

  3. 先將複雜行為化約為幾項具體可察的類別變項,並定義清楚,再將想要觀察的行為分類列表,而後記錄在單位時間內行為是否出現或出現的次數或行為時間的長短。

  4. 無法顧及行為前因後果,但容易對觀察到的行為進行量化統計分析。

  5. 實施前先將描述的行為類別換成代碼,以便觀察時能迅速精確地判斷,事後能迅速計分。

  • 優點

  • 缺點(限制)

  1. 省時省力易登錄

  2. 能掌控觀察時間

  3. 能正確且客觀掌握行為本質

  4. 觀察紀錄內容具代表性

  5. 適合大量樣本的觀察

  6. 可以了解行為發生的頻率

  7. 量化資料易於統計分析

  1. 無法用來觀察發生頻率低的行為l

  2. 無法用來觀察內在思考層面的行為

  3. 無法得知行為背景、過程、因果關係及結果的質性資料

  4. 較難確定許多行為間的相互關係

  5. 可能造成真實行為被錯誤歸納的情形

  6. 可能誤解行為原貌

  7. 觀察前需花較多的時間練習與準備相關工具

  8. 記錄期間觀察者無法與兒童互動

(A)下列何者並非完整的觀察記錄報告所需包括的內容?(A)記錄者的家庭背景(B)記錄的日期(C)觀察現象與兒童發展、教學及學習理論的連結。語音第9

(X)時間取樣法是對行為進行質化描述的觀察方法。P.187

(C)時間取樣法適用在(A)當家長或教師想對一位或一小組兒童進行瞭解時;(B)被觀察的行為是快速且連續發生時;(C)以上皆是。P.189

(X)研究幼童恐懼、攻擊、打架、反抗等行為,因發生頻率低,適合採用時間取樣法。P.193

(B)時間取樣法(A)不適合大量樣本觀察(B)無法觀察內在思考層面行為(C)不能了解行為發生頻率P.200

(C)時間取樣法適合用在(A)觀察發生頻率低的行為(B)觀察內在思考層面的行為(C)短時間內蒐集一群兒童的大量樣本。P.200

(C)下列有關時間取樣法的限制,何者錯誤?(A)記錄期間觀察者無法與兒童互動(B)無法得知有關行為背景、過程、因果關係及結果的質性資料(C)可以用來觀察內在思考層面的行為。P.200-P.201

 

  • 檢核表法 P.202-P.209

檢核表

Yes or No概念檢視是否達到目標所設計的表格。

  • 優點

  • 缺點(限制)

  1. 快速及容易使用

  2. 可以評估孩童的個別需要

  3. 一次可以記錄一位以上的孩童

1. 教師可能會誤用與孩童發展階段不符的檢核表

2. 檢核表較缺乏彈性,無法呈現問題以外的資料

3. 目錄資料中缺乏行為的質性資料及情境資料

(O)檢核表法最基本的目的是提醒觀察者去注意到他們認為值得留意的行為是否出現。P.202

(X)使用檢核表進行觀察時,可以憑印象記憶主觀勾選,不需於觀察前對行為有清楚的界定。P.207

(O)檢核表使用簡便,因此,觀察者可紀錄一個以上的孩童行為。P.208

(X)檢核表使用簡便,因此,只要是兒童發展檢核表,都可適用在各年齡層的幼童身上。P.209

(B)下列有關檢核表法的優點,何者正確?(A)紀錄富彈性,可以呈現問題以外的資料(B)可以評估孩童的個別需要(C)記錄資料中可呈現情境資料。P.208-P.209

 

  • 評量表法P.209-P.210

評量表

亦稱為(評定量表)(特性量表)Rating Scales or Trait Rating

  • 評量表法的特色+功能

  1. 是一種快速摘要觀察,取得觀察印象的量化測量方式,方法簡便。

  2. 將特定範圍幼童行為之發展快慢、出現頻率或強弱等,做一數量化的程度區分。
    ex
    :設從「經常」到「從不」或從「很棒」到「有待加強」等分成357個等級

  3. 由觀察者依平時對幼童的印象或當場對幼童進行觀察,做判斷性評量。

  4. 由評量者做判斷性的評量。會因對評量項目的定義而做主觀判斷,或因非當場觀察,僅憑印象而容易造成評量偏差。應由教師、行政主管和家長一起進行,以平衡角度、看法。

  • 評量表法的注意事項P.215-P.217

  1. 使用簡短、明瞭而容易的語句表達。

  2. 評量表中的每個字都僅描述一個特別的意義,不可重疊使用該字的意義,以免造成混淆。

  3. 確定指導語(或提示語)和所有評量項目的用字遣詞要一致。

  4. 避免使用一般性的字眼,如平均、很好等定義不清、曖昧不明的字眼。

  5. 避免使用價值判斷(如好壞、優劣等)的用語,因可能會影響評量者的判斷。

  6. 確認所評量的內容能涵蓋各種可能發生的行為。

  • 評量表法的使用要領

1. 圈選或填答者:熟悉幼童平日表現的成人

2. 評量基準:避免用具價值判斷的字眼

3. 減少主觀因素的干擾

4. 確認評量表法的適用性

5. 可配合時間取樣法使用

6. 避免評量者知道被評者個人資料:避免主觀

7. 採一定順序進行

8. 小心選擇評量的時間和觀察的狀況

  • 優點

  • 缺點

  1. 1. 紀錄省時方便(可簡單或長時間
    可現場或事後記錄)

2. 評量者不需特別訓練(主觀判定)

3. 評量表適用範圍廣
4.
資料分析方便(量化資料)

5. 可判斷行為表現的程度
可比較個別差異、評量課程環境

  1. 缺乏行為定義,評量者沒有一定的標準。

  2. 不需現場記錄,常僅憑印象(非現場觀察)做出判斷。

  3. 評量者對行為程度認知不同,所得評量不客觀。

  4. 受社會期待影響,評量者可能採較易為社會接受的觀點評量,其評量結果可能會呈現虛假的反應。

  5. 評量者無法避免評量作答易犯的判斷錯誤。(集中趨勢、月暈現象、邏輯錯誤、對比錯誤、近似錯誤)

  • 一般評量作答易犯的判斷錯誤P.2196-11

  1. 集中趨勢: 一般人作答時為避免評量過於極端,而多選擇中間答案。
    ex
    ;五點量表中,傾向選擇「3」的答案。

  2. 月暈現象: 評量者受到不完全相關因素的影響,以致判斷不正確。
    ex
    :觀察到哥哥具攻擊性行為,而不正確地聯想到弟弟也具攻擊行為。

  3. 邏輯錯誤: 評量者將二項近似的項目評量為一致。
    ex
    :某人很努力,就判定成績好(努力與成績是兩件事,結果不一定一致)

  4. 對比錯誤: 評量者以個人價值觀當判斷基準,不是與自己的相似就是與自己的相反。
    ex
    :與自己價值觀相似的就打高分,與自己價值觀相反的就打低分。

  5. 近似錯誤: 近似的題目若在時間和空間的安排上沒有特意錯開,容易被評為類似答案。
    ex
    :將同理心與同情心兩者放在一起評量,則可能出現類似的答案。

(B)評量表(A)是對行為是否出現做判斷(B)是對行為出現程度或如何表現做判斷(C)只可用在現場記錄,不可用在事後記錄。P.210

(X)評量表法是對行為是否出現做量的判斷,檢核表法判斷行為出現程度或如何表現。P.210

(O)評量表法是由評量者依自己印象對幼童行為做主觀判斷,不需現場直接觀察記錄。P.215

(X)基於客觀考量,使用評量表時需由對幼童平日表現不熟悉的成人判斷圈選或填答P.215

(B)下列何者不是評量表法的使用要領(A)避免讓評量者知道被評者的個人資料(B)評量者需受特別訓練(C)可配合時間取樣法使用。P.215-P.217

(C)觀察到哥哥具攻擊性行為,而不正確地聯想到弟弟也具攻擊性行為,是屬於下述哪種易犯的判斷錯誤類型(A)近似錯誤(B)對比錯誤(C)月暈現象。P.219

(B)某人「很努力」,就判定他「成績好」:事實上「努力」與「成績」是兩件事,其結果不一定一致,此種一般評量作答容易犯的判斷錯誤類型為(A)對比錯誤(B)邏輯錯誤(C)近似錯誤。P.219

(B)「評量者受到不完全相關因素的影響,以致判斷不正確」(例如看到哥哥具攻擊行為,就不正確的聯想到弟弟也具攻擊行為)是屬於哪種判斷錯誤(A)集中趨勢(B)月暈現象(C)邏輯錯誤。P.219

 

  • 範圍單位分析法 又稱:實地行為單元分析

  1. 包括:編碼系統、FIAC、師生互動系統、SRI課室觀察系統、專為幼兒設計的觀察系統。

  2. 由生態心理學發展而來。研究個體與環境互動關係。

  3. 具有樣本描述法的優點:持續行為及發生情境。排除樣本描述法需要時間轉換的缺點。

  4. 是完整、省時的資料蒐集法。可用在一般使用,也可應用於教學、師生互動、學習活動

(C)下列有關範圍單位分析法的描述,何者錯誤?(A)是從生態心理學發展出來的研究方法(B)有樣本描述法「持續行為及發生時情境」的優點(C)有「需要時間去轉換」的缺點。P.220

(A)範圍單位分析法的優點(A)保留樣本描述法具持續行為及發生時情境的特點(B)觀察者不需事前熟記各種代碼或符號的意義,即可進行觀察(C)以上皆是。P.220

 

  • FIAC佛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P.223-P.226

  1. 最常被使用的觀察系統

  2. 三秒鐘為一觀察單位,記錄一次

  3. 至少需觀察10分鐘或蒐集400次行為出現的資料,才可推論教室內的語言活動情況

  4. 無實際語言紀錄,所記錄的數字,可讓人推論教室氣氛及教師教學風格

  • FIAC 三大類型態、十種基本行為類別

    1. 教師語言型態:(代碼1-7

    2. 學生語言型態:(代碼8-98—狹義的回應性談話;9—廣義的主動性談話

    3. 無從辨別行為:(代碼1010—沈默或吵雜

  • 運用FIAC,觀察者可以回答以下的問題

  1. 學生在教室內說話的頻率如何?

  2. 與教師相比,學生說話是多還是少?

  3. 學生是互相交談,還是只與教師對答?

  4. 教師如何增強學生的不同行為?

  5. 教師使用何種策略,使學生參與課堂討論?

(C)想了解教室進行活動時師生互動情形,可用(A)佛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B)SRI 課室觀察系統(C)以上皆是。P.224P.228

(O)FIAC(佛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觀察記錄所呈現的數字資料中,閱讀資料者可推論出教室內的氣氛及教師的教學風格。P.224

(X)使用佛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FIAC)進行觀察,因沒有實際語言的紀錄,所以無法讓人推論出教室內的氣氛及教師的教學風格。P.224

 

  • SRI課室觀察系統

是發展評鑑追蹤計畫的工具,屬於先鋒計畫的分計畫

內容:探討學前到小3的持續計畫的研究結果

涵蓋:多個範圍系統(FIAC只有一個範圍系統)

特色:FIAC+教師在討論之外的語調和非口語暗示。

工具:1.物理環境資料: 1天填1次。(座位型態、設備材料使用狀況)

2.課室調查表:1小時填4次,15小時,共3天,160次。(同學、師生活動情況)

3.五分鐘互動時間表:1小時填4153於課室調查表後填寫(互動訊息)

  • 專為幼兒設計的觀察系統

包括:1. 學前觀察代碼系統POC

2. 學前教育環境評量的生態行為系統ESCAPE

 

 

CH7 觀察資料的詮釋與應用

  • 成功的觀察歷程蘊含哪些價值P.236P.251 X4

  1. 更加看到兒童的獨特性(理、興趣語言肢體語文化與家庭經驗學習方社會互動)

  2. 學習由生態的觀點看待兒童的行為(先天能力、後天影響交互作用)

  3. 學習尊重並予兒童適切的回應(觀察的基礎:建立信任關係)

  4. 學習適當地介入以培養兒童成功的經驗(自問:1. 兒童需要我們的幫助嗎?2.是否該給孩子時間和空間獨力解決問題? 3.如要介入,該做什麼?)

  • 觀察者形成參照架構5經驗P.238-P.239

觀察者的:童年經驗、受教育和訓練經驗、和兒童相處的經驗、自身的學習型態、價值觀

  • 完整兒童行為觀察包括哪三大部分的內容P.237

  1. 兒童行為現象的客觀觀察與記錄

  2. 對於兒童行為的省思及行為模式的採討發現

  3. 合理的詮釋--推論及結論

  • 行為觀察信度效度P.248-P.250

  1. 信度:可靠的程度。觀察的一致性高,誤差低→信度高。

  2. 效度:命中所欲觀察目標的程度。觀察工具能夠蒐集試圖蒐集的資料,且觀察結果符應想要瞭解的行為主題→效度高。

(問答)完整的兒童行為觀察應包括哪三大部分的內容? P.237

(問答)試述那些經驗形成了觀察的參照架構。P.238-P.240(98補考)

(問答)試述成功的觀察歷程蘊含哪些價值。P.236P.251~257(2)

(C)觀察者的哪些經驗會形成參照架構?(A)學習型態、價值觀及童年經驗(B)受教育、訓練及兒童相處的經驗(C)以上皆是。P.238-P.239

(B)為了能做出客觀的觀察記錄(A)可依現象的重要性、重點摘錄(B)不紀錄任何沒有看見的事情(C)觀察時可加以判斷或詮釋。P.240

(O)對於兒童行為模式的探討,我們需要藉由較多方法及較長時間蒐集觀察資料,並將所有觀察訊息視為整體;如此,才有助於我們對兒童有較完整的認識。P.240

(C)有關如何發現兒童行為的模式,下述何者錯誤(A)需較長期地追蹤記錄(B)需關注幼兒重複某些行為的事件脈絡(C)大部分兒童的行為是孤立於情境之外的。P.240-P.243

(C)「點心時間,四歲的小英用茶壺倒開水時將開水灑在桌上,她拿了一塊抹布把桌面上的開水擦乾。」這一段觀察記錄的有效推論為(A)對小英來說茶壺太大了(B)小英就是會惹禍(C)小英已經具有清乾淨灑出飲料的自理能力。P.245

(C)下述何者不是完整的觀察記錄報告所需包括的內容(A)記錄的日期(B)觀察現象與兒童發展、教學及學習理論的連結(C)記錄者的家庭背景。語音第9

(C)評估兒童行為觀察的發現是否可靠且逼近事實的重要指標為(A)信度(B)效度(C)以上皆是。P.248

(A)下述何者錯誤?(A)行為觀察的信度是指命中所欲觀察目標的程度(B)信度係數愈趨近於1,可靠性就愈高 (C)信度係數=觀察一致的數目÷(觀察一致的數目 + 觀察不一致的數目)。 P.248

(X)行為觀察的信度愈高,表示觀察的誤差愈高而一致性愈低。P.248

(O)行為觀察的效度是指命中所欲觀察目標的程度。P.250

(O)進行兒童行為觀察時,需試著培養提出問題的習慣,才可更深入的了解兒童。P.251

(O)觀察者應學習以生態觀點看待兒童行為,應將觀察到的現象放置在兒童整體發展的脈絡中來看,而不是直接就當時的情況直接下結論。P.252-P.253

(O)學習用生態觀點看待兒童行為現象(例如握剪刀),除能理解兒童生理發展階段外,成人可能因此關注並看到較廣而多元的角度(例如國家教育政策、經濟景氣及世界的情勢等)。P.253

(X)進行觀察時,若有小朋友打斷你和眼前孩子的互動,你應該立即終止與眼前孩子的互動,並立即訓誡中途插入的孩子。P.255

(X)當你看到兒童在搭建積木的過程中,反覆嘗試某種方式屢不成功,為了避免兒童產生挫折感,你必須及時介入幫助他完成。P.256

 

 

CH8 兒童 學校不適應行為 輔導

  • 學校內兒童不適應行為的輔導目標與方法P.268-P.269


  1. 良好讀書習慣的重建

  2. 上課行為表現的改善

  3. 社交能力技巧的提升

  4. 確立友善人際關係(親子、師生、同儕)

  5. 信心重建

  6. 自我看法的提升


1. 個別諮商

2. 團體諮商

3. 個案研究

4. 行為改變技術

5. 轉介

(O)在學校適應不良的孩子,通常容易被視為不服管教或反抗性強,而這類比較難接受協助的孩子,卻比那些容易教導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懷與熱忱。P.266

(O)兒童校內問題行為診斷與分析,主要是依據DSM-Ⅳ診斷系統中,第三、四、五軸向的資料。P.267

(O)適應不良的兒童,並非故意製造麻煩或是吸引大人關注,而是不知該如何做才能取得心靈的平衡點,走出矛盾與困惑。P.269

(C)輔導兒童學校適應不良的方法為(A)個別諮商、團體諮商、個案研究(B)行為改變技術、轉介(C)以上皆是。P.269

(X)兒童會有不良適應的情況產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故意要製造麻煩,吸引大人關注。P.269

 

  • 學習困擾兒童

  • 學習困擾兒童的類別 P.270-P.271

  1. 低成就兒童:成就水準低於其能力水準之下(夠聰明但不用功)

  2. 容易分心兒童:學習不專心

  3. 成績持續低落或不穩定學習表現:因健康發生變化,或動機情緒低落或不穩定現象

  4. 欺騙的學習行為:以不當手段獲取學習表面成就(如抄襲、作弊)常有認知失調與內在衝突

  5. 學科的偏食:偏愛某學科,使得認知平衡上遭遇挫折,影響整個學習歷程造成學習困擾。

  6. 學習恐懼兒童:學習動機缺失.

  • 兒童學習困擾的成因P.271

學習遭遇困難、學習的焦慮與壓力、缺乏(學習動機、學習技巧、專注力)

  • 兒童學習困擾的行為輔導P.272

  1. 教學

  1. 教學評量

  1. 家庭配合

  1. 探討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引起學習動機

  2. 策略或創新教學吸引學生

  3. 以鼓勵讚賞,增加學生信心與成就感。

  4. 教導學生學習策略與方法和正確學習態度。

  5. 注意學生個別差異。

  1. 改進命題技巧與評量方式,給予兒童較多成就感

  2. 教導學生考試技術、答題技巧

  3. 酌減作業量,多樣化、生活化作業內容,提高學習興趣

  4. 教導學生放鬆的方法。

  1. 聯繫家長,共同戒除學生惡習,並予個別輔導

  2. 結合家長關懷接納,瞭解兒童挫折與需求,多鼓勵支持

  3. 與家長協商,考慮是否協助學生轉換環境

  4. 與家長溝通,應對學生多關懷,勿做不合理比較或要求

(C)低成就兒童是指兒童(A)學業成績偏低(B)智力低學業成績低(C)學業成績表現不如其智力表現P.270

(C)所謂的低成就兒童是指(A)學業成績偏低的兒童(B)智力低學業成績低的兒童(C)學業成績表現不如其智力表現的兒童。P.270

(X)學習困擾兒童的能力與智力明顯低於一般兒童。P.270

(B)兒童學習困擾的成因之一為(A)有強烈的自我中心傾向(B)對考試焦慮與學習恐懼(C)意志力薄弱容易被引誘。P.271

(問答)試從教學、教學評量及家庭配合三方面說明兒童學習困擾行為的輔導方法。P.272(98正考)

 

  • 兒童逃學、逃家的行為原因P.274

  1. 兒童:意志力薄弱。易被引誘、貪玩、好奇、尋求慾望滿足

  2. 家庭:功能失調。父母管教態 度不當、過於嚴苛、反抗、報復的心理

  3. 學校學習:缺乏興趣動機。成績不佳、學習受挫、師生衝突、逃避同學欺負、逃避處罰

  • 兒童逃學、逃家的行為特徵 P.274

  1. 臨時起意、認知差異、自卑、未能完成師長父母要求。

  2. 容易為其他事物迷失、忘了自己該做的事。

  • 兒童逃學、逃家的原因 P.274

  1. 兒童特質:意志薄弱、易被引誘。

  2. 家庭功能失調。

  3. 缺乏學校學習的興趣、動機。

  • 兒童逃學、逃家的行為輔導 P.274-275

  1. 教育:提供學生發表意見的管道。協助練習自我控制、自我比較。對學生合理期望、教導舒壓方法、使用媒體活潑教學,提高學習興趣、親職教育、協助父母關心子女、培養生學習興趣。

  2. 家庭:關心、鼓勵、關心交友、合理期望、鼓勵自我比較、提供正常休閒。

  3. 危機性(立即性)處理:經常缺席或逃家應報備、請求支援。實施個別諮商輔導、與家長密切聯繫、讓學生了解害處及後果、協助適性發展。

 

  • 兒童偷竊行為

(問答)試述兒童偷竊行為的預防與處理方法。(10 分)P.277

1.了解偷竊的原因與動機

2.建立良好親子溝通與調整管教態度

3.培養正確的財物所有權觀念

4.提供孩子適當的零用錢

5.教導孩子正確的金錢管理使用

6.給孩子適當的法律常識教育

7.培養守法的觀念與習慣

8.運用過度矯正、反應代價、隔離等行為原理矯正之。

9.利用角色扮演、同理心訓練,培養兒童感同身受、
設身處地的了解被竊者心情。

10.提供情緒宣洩和表達心理需求管道,以保心理平衡

 

  • 兒童學校恐懼症P.281

特徵

兒童平時即表現出焦慮、恐慌狀態,想到上課或到校時及產生身體不適,甚至恐慌;常藉口身體不適,不上學或請假,偶爾會對學校產生不合理的恐懼,但在家中又症狀減輕或若無其事(產生學習困難、懼學、人際關係不良)

成因

可能因兒童缺乏安全感的依附,產生逃避的心理狀態;父母期望太高,或孩子覺得父母的期望很高;曾經受到老師當眾羞辱;同儕關係不佳;懼怕在學校中可能發生某些無法應付的問題;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課業適應問題。兒童承受極度壓力的心理狀態。

  • 兒童學校恐懼症輔導原則X2=(預防+立即)

1. 預防性輔導

2. 立即性處理

  1. 1. 請輔導老師或校外輔導機構協助診斷

  2. 2. 透過各種動、靜態活動,增進同學認識了解。

  3. 3. 對剛入學或重新編班學生,多予關懷和輔導。

  4. 4. 注意同儕互動,協助人際關係不良學生適應。

  5. 5. 多與家長溝通聯繫,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6. 6. 注意個別差異,協助學生作適性發展。

  1. 1. 與家長聯繫,請家長協助接送上、下學。

  2. 2. 了解缺課原因,訂定輔導策略。

  3. 3. 利用同儕支持力量,增強到校動機。

  4. 4. 會同其他任課老師,勿給予太大壓力,
    多給予鼓勵;進行個別的補救教學。

(X)學校恐懼症兒童的身體不舒服是假裝的。P.281

(O)人際關係不良的兒童自我封閉、自我意識強烈、自信心不足。P.283

 

  • 兒童精神分裂症P.287

症狀

1.脫離現實現象:幻聽、幻覺、幻想。

2.思考混亂:脫離現實,說話顛三倒四。

3.情感冷漠:情感表現不得體,面無表情。

4.適應能力障礙:功課退步、生活秩序及社交能力受影響。

 

  • 情感性疾病P.288-P.290 DSM-IV改稱:情緒性疾患

主要症狀

情緒過度高昂
(
躁期症狀)

1.情緒高亢 2.態度積極 3.動作活躍 4.愛講話 5.思考前進
6.
身體:食慾增、熱情、興奮 7.行為不尋常、不理智

過度低落
(
鬱態症狀)

1.情緒低落 2.態度消極 3.動作遲緩 4.不愛講話 5.思考貧乏
6.
身體:無食慾、疲勞、無力、便秘

類型

1. 主要情感性疾病:鬱症狀態、躁症狀態、躁鬱症狀態

「雙極性情感障礙」:週期性出現躁症及鬱症

2. 其他特殊情感性疾病:循環情感症、情緒障礙症、非典型情感性疾病。

(B)下述何者不是情感性疾病的躁期症狀(A)情緒興奮或暴躁發脾氣(B)食慾不振、胃口減低(C)思潮澎湃、誇大妄想。P.288

(B)下述何者不是情緒性疾患在躁期發作時的主要症狀(A)情緒興奮或暴躁發脾氣(B)食慾不振、胃口減低(C)思潮澎湃、聯想力增快。P.288-P.289

 

  • 兒童的心理防衛機制種類P.292-P.295 X10

  • 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死要面子)人們為了減低痛苦與衝突,試圖以好理由代替真理由。
    ex1
    :酸葡萄心理:就是很典型的合理化作用。人們因為得不到,就說事物不好,這麼一來,自己的心情就比較能平衡。
    ex2
    :學生考試成績差,就怪罪於老師教得不好,像這樣,刻意強調或忽視某些事實,以得到讓自己舒服的解釋,就是合理化作用。

  •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人們心中有一些衝動與慾望,但自知這些衝動慾望是不能見容於社會的,所以反而表現出相反的行為出來,為的就是要壓抑這些衝動與慾望。
    反向作用很常見,但人們通常不自知。
    ex1
    :小孩因為吸大拇指被媽媽罵,此後他就把手放到背後,並宣稱自己沒吸。而他把手放到背後的原因是擔心一旦拇指放到嘴邊,會忍不住去吸,所以反而刻意將手放到背後。
    ex2
    :你越想將某職位占為己有,你越不敢提;你越是仇恨某人,反而對他更加友善~因為你擔心真實想法萬一曝光,可能惹來更多麻煩。

  • 轉移作用Displacement):當我們的情緒或想法不能適當的向當事人發洩出來,便會轉而發洩到其他人身上。
    轉移作用很常見,但當事人通常不自知。
    ex1
    :被老闆罵了,一肚子火,又不敢罵回去,回到家裡,看到小孩吵鬧,便怒火中燒,將所有的火氣都發洩到小孩身上。(遷怒)
    ex2
    :很多病逝者的子女,想起過去因為工作忙碌,沒有及時孝順父母,有強烈的虧欠感,又無法發洩,便轉移到醫護人員身上,認為是他們沒有好好醫治病人,才會造成不幸。
    當事人並非故意找醫護人員麻煩,不過是轉移作用發生而不自知罷了。

  • 投射作用Projection):把自己無法接受的想法與情緒推給其他人,認為是別人擁有這樣的想法,而不是他自己。

ex:某個人很討厭室友,處處找室友的麻煩,但他又覺得自己行為不對,沒什麼道理,這時,投射作用就可能發生,他會認為是他的室友討厭他,找他的麻煩,所以他才會反擊。因為自己無法接受「討厭」這情緒,於是丟到了室友身上。因為「他討厭我,所以我才討厭他」總比「不為什麼,我就是討厭他」比較容易讓自己接受。

  • 潛抑作用Repression):人們不知不覺中,把無法被接受的念頭、感情、記憶或衝動,壓抑到潛意識裡頭。但是被壓抑到潛意識裡的念頭、情緒、記憶與衝動不會就此消失,仍會暗中影響我們的行為,使我們做出一些自己也不太明白的事。
    ex
    :一位法官每次遇到扒手,總會從重量刑,自己也不知為何,直到有天想起:曾在百貨公司被扒,當時很生氣,時日一久就忘了。~事實上,被扒的事並不曾消失,只是被潛抑作用送入潛意識,所以忘了,但憤怒的情緒一直存於潛意識,繼續干擾法官量刑。

  • 認同作用(identification):認同是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但也是一種防衛反應。當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成功或滿足時,將自己比擬成其他成功的人,崇拜或分享他人的成功,以提高自己的價值感,使自己有被人看重的希望。
    ex
    :崇拜偶像、閱讀名人傳記等。

  • 昇華作用Sublimation):人們將內心某些無法排解的衝動與慾望,改藉社會讚賞的行為來發洩。
    ex1
    :一個人,內心對於火有莫名的興奮。倘若他直接去放火,他就變成了縱火犯。但透過昇華作用,他把對火的慾望改變成救火的行動,當了一位消防隊員,自此每次看到火警,他都興奮的一馬當先,勇往直前,救人無數。
    ex2
    :學生數學能力不佳,為掩飾缺點,刻意在語文上優異表現。
    昇華作用是最成熟的心理防衛機轉之一。
    昇華作用效果強大、最能解決問題的心理防衛機轉,也需要最高的自我成熟

  • 補償作用Compensation):當一個人在某方面受挫時,可能採取其他方式彌補自己原有缺陷,以減少不舒服的感覺。☆倘若補償作用運用的好,將會是一種不錯的工具。
    ex
    :一個運動很差的學生,為了彌補自己的缺陷,就刻意用功,用知識上的成就來彌補運動上的失敗。

  • 退化作用Regression):正常的成長過程中,幼稚的行為會慢慢被較成熟的行為所取代。當壓力或挫折過大,當事人退回早期階段,用幼稚行為博取注意或同情,以減低焦慮。
    退化作用只會讓適應能力變得更差,並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ex
    :小孩做錯事,只要撒嬌、耍賴,別人就會原諒他,長大以後,人們就要學習負責任,不管怎樣,都得想辦法來解決。一旦當事人犯了大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此時沈睡在潛意識裡的撒嬌、耍賴行為就再度出現,當事人像小孩般,生氣、逃避,不敢面對現實。

  • 否認作用Denial):遇到痛苦或不愉快的事,下意識直接否認它的存在,就當沒發生過。
    否認作用是心理防衛機轉中,最原始也最直接的。否定事實並不能改變事實,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暫時緩衝壓力。
    長期使用否認作用,問題可能會惡化。
    ex
    :一位媽媽遽聞愛子在車禍中喪生,她無法接受,依然照常做飯、整理愛子房間,等候愛子回來,就當什麼事也沒發生過。這便是典型的否認作用。

(C)常把責任推給對方,例如「考試考不好,都要怪老師出的題目不好,不是自己不用功」,這種心態是屬於心理防衛機制的(A)反向作用(B)合理化(C)投射作用。P.293

(B)酸葡萄的心態是屬於心理防衛機制的(A)反向作用(B)合理化(C)投射作用。P.293

(B)「將自己內心不被社會接受的想法加在別人身上,認為別人具有這種想法。」是屬於心理防衛機制中的(A)轉移作用(B)投射作用(C)反向作用。P.293

(X)兒童數學能力不佳,為掩飾缺點,刻意在語文上表現優異;此種心理防衛機制稱為反向作用。P.294

(問答)試舉五例說明兒童的心理防衛作用。P.293-P.294(98補考)

(O)師生衝突時,教師可以有情緒上的表達,如此才能帶來處理後續問題的能量。P.299

(C)師生之間的衝突(A)主要是因為兒童個性與表現所造成(B)老師不應該有情緒表達(C)教師要善用專業權威,才能贏得兒童的信任。P.299、影音14

 

CH9特殊家庭 兒童不適應行為與輔導

  • 健康的家庭特質P.311-P.313

1. 默契與承諾

2. 有齊聚一堂的時間

3. 互相讚美與感激

4. 有良好的溝通模式

5. 精神上的福祉

6. 應付危機與壓力。

  • 家庭關係對兒童行為的影響P.313-P.315

  1. 親子關係與兒童偏差行為之關聯

  2. 親職功能與偏差行為之關聯

  3. 手足關係與兒童偏差行為之關聯

  4. 父母離婚影響兒童成長

  5. 單親家庭對兒童的影響

  • 現代社會---父母教養方式的改變P.315

1. 父母除了教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還須培養孩子適應種種變化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父母以尊重取代權威的教養方式。

3. 父母不再只牽著孩子走路,而願意陪著孩子走。

(問答)試述健康家庭的特質。P.311-P.313(98補考)

(O)家庭結構變化對兒童成長與行為的影響深遠。P.310、語音12

(O)健康的家庭是較開放、願意改變、願意面對困難及接受挑戰的。P.312

(X)健康的家庭特質中,「精神上的福祉」是指參與宗教活動或是上教堂、寺廟。P.312

(O)子女對父母的情感認同度越高,越會模仿、認同父母的行為舉止,並發展出內在規範;於是便不易產生犯罪或偏差的行為。P.313

(X)親子關係與子女偏差行為有密切關係,在溺愛與放任的家庭管教下子女適應能力較佳。P.313P.322、影音15

(C)下述何者錯誤(A)低自我控制者會有較多的偏差行為產生(B)親子關係良好,子女越會依附父母、模仿並認同父母的行為舉止(C)單親家庭的孩子即使得到適當的關愛,還是容易迷失,甚至自暴自棄。P.313-P.315

(C)現代父母應(A)以權威管教來取代過渡的尊重孩子(B)只需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需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C)花時間陪伴孩子。P.315

(B)家庭暴力(A)僅會影響受暴者,不會代代相傳(B)必須整個家庭接受治療,而不是僅治療受暴者或加害者(C)以上皆是。P.317

 

  • 外籍配偶對兒童成長的影響P.321-P.322

  1. 外配來台主要動機是經濟誘因;其次是減少家庭負擔、改善家庭生活、朋友或親戚介紹。

  2. 外配面臨的生活適應困擾:飲食習慣、語言、生活習慣、人際互動(最主要困擾)
    長期生活適應困擾會產生情緒困擾,對子女行為表現會有負面影響。

  3. 家庭社經地位較低的外配子女,因父母疏於管教、家庭成員溝通困難、家庭衝突頻繁及主要照顧者語言能力不好、忙於家務生計等不利因素影響,使外配子女在行為表現上似乎有負面表現,學業成就較低落,語言程度較差的現象。

  4. 外配子女在學業成就上,以語文發展能力較焦遲緩,行為表現上,負面行為表現較多。

(A)下述何者錯誤(A)新移民對子女的行為影響都是負面的(B)新移民子女的學業成就以語文發展能力較為遲緩(C)外籍新娘的生活適應以人際關係困擾為最主要。P.322、語音13

(C)下述何者正確(A)新移民對子女的行為影響都是負面的(B)新移民子女的學業成就與行為表現,以負面表現最多(C)新移民家庭兒童在學業成就上,以語文發展能力較為遲緩。P.322

(O)新移民家庭兒童在學業成就上,以語文發展能力較為遲緩。P.322

 

  • 親子關係 建立的重要特質 X3 P.325

1

連結

關懷與協助、傾聽與同理心、愛與正向情感、接納與評價

2

心理上的自主

信任、安全的依附、分離~個體化與自主性、凝聚力

3

規範

規範孩子行為,監督管理孩子自我控制,幫助遠離反社會行為。

  • 親子衝突的焦點 X5 P.326

1

社交生活與風俗

衝突比例最高。

2

責任感

父母最常批評。

3

學校

父母關心孩子的潛力表現出多少、學習習慣、常規…

4

家庭關係

對父母尊敬程度、祖父母的家庭歸屬感、從家中獨立程度、家人關係

5

價值觀與道德觀

父母會重視談吐內容、基本程度的誠實

  • 親子溝通前,父母應先了解的事項P.332-P.334

    1

    讓孩子在溝通中學習與成長。

    溝通不是只講話或聽話。溝通的結果應能解決問題,促進親子間相互了解與支持,也能協助孩子心智的發展與學習能力的增進,產生愛、安全、意義、信心與歡喜的效果。

    2

    應該破除對下列溝通的錯誤認知。

    溝通不是要對方聽從自己的意見。溝通不等於說服、溝通不是要低聲下氣,請求孩子學好。

    3

    溝通就是愛與成長。
    溝通的出發點不該是指責、談判、控制。它需要時間、信賴、能力、耐性、真實與了解;從而引發孩子得到信心、能力和主動回應的結果。

  • 父母應把握的溝通心法 X6(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P.333(考古題)

  1. 平時要建立孩子的信心與自尊

  2. 要有時間與耐性

  3. 要積極思考

  4. 溝通目標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學習、生活和生涯。(不是為了責備和賭氣;不是為了大人)

  5. 了解與回饋

  6. 不是說服而是雙贏與統合

(O)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與雙親中任何一人的關係愈親近,情緒就愈能保持平穩。P.323

(B)下述何者正確(A)兒童希望自己能夠自主,並且希望大人一次就給予完全的自由(B)隨著孩子逐漸成長為青少年,大部分家庭的凝聚力會漸弱(C)以上皆是。P.325

(A)下述何者正確?(A)父母親偷拆孩子信件、偷看日記以及偷聽電話都表示父母不信任孩子(B)成功的父母不應監視、監督孩子們的行為或設定規範限制孩子的行為(C)隨著孩子逐漸成長為青少年,大部分家庭的凝聚力會逐漸增強到最大。P.325-P.326

(O)鞏固美滿婚姻是家庭幸福的核心,亦是子女健全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關鍵。P.329

(問答)試述如何營造良好的家風。P.330

  1. 成員間彼此有承諾

  2. 有共同的目標

  3. 有歡熱的氣氛

  4. 有空處的時間:例如每次飯後的閒聊、一起爬山、游泳等

  5. 每個家人都能共同分擔責任,共同分擔家庭的工作、互相幫忙

  6. 能夠做有效的溝通建立與其他家庭、他人接觸的網絡:除了與家人互動,仍須建立與他人與外界的互動,如此才能培養孩子廣闊的心胸與好的人際關係的互動。

  7. 給予子女難忘的童年

  8. 強化家庭規劃能力以面對改變

  9. 澄清價值及信念

  10. 能平衡家庭、工作及外務:家長應將工作時間與家庭時間分配好,並將工作與家庭分開,才不會讓工作情緒影響家人

  11. 家庭成員要互相表達感激。

(O)當父母一方在管教小孩時,另一方應尊重與不介入,若管教不當時,可於私下溝通。P.331

(C)下述何者正確(A)溝通就是要對方聽自己意見(B)溝通是一種談判、控制(C)溝通的結果如果無法達到學習、成長和溫暖,即表示溝通技巧有瑕疵。P. 332-P.333 (考多次)

(X)溝通就是要解決問題,所以溝通的結果不是要孩子聽大人的意見,就是低聲下氣求孩子配合。P.333

(問答)試述如何促進有效的親子溝通。P.335

 

CH10 特殊兒童行為輔導P.348~378

  • 智能障礙P.351

  • 智能遲緩者:智商在70-75以下的學生,通常與障礙、損傷與智能不足等意。

1. 普通智力功能:70-75

2. 適應行為的缺陷:學習能力、個人依賴性、社會責任與當代文化中的正常人有所差異。

3. 發展階段:從發生到18歲之間的發展發育期間。

4. 一般以智商來界定分類

 

程度

AAMR1983

DSM-III-R1987)與ICD-91980

 

 

輕度

50/55~70

50~70

 

 

中度

35/40~50/55

35~49

 

 

重度

20/25~35/40

20~34

 

 

極重度

20/25以下

20以下

 

  • 腦性麻痺 (CP) P.352

1. 大腦某些區域損壞,以致終生身體障礙。非疾病、不會傳染、不會消失。

2. 有時伴有智力低下。非絕對。

  • 肢體殘障 P.352

肢體殘障分三種

1. 動作緩慢者(ex:小兒麻痺) 2. 截肢者 3. 脊髓損傷者

截肢的生理問題

1. 截肢者患肢疼痛現象 2. 癌症截肢現象 3. 糖尿病引起截肢

  • 聽障者 P.353

  • 聽覺障礙者:依聽力喪失程度可分為重聽者或耳聾者,主要交流方式為手語(視覺)

重聽

輕度

聽力損失在30分貝以下者。

中度

聽力損失在30~60分貝者

重度

聽力損失在60~90分貝者

耳 聾

聽力損失在90分貝以上者(無法行使聽覺功能,許多耳聾者不認為自己有障礙)

  • 視障者 P.354

  • 視覺障礙者:指不能通過藥物和手術及普通眼鏡矯正的嚴重視力損傷者。
    依萬國式視力表測定優眼視力未達0.3或視野在20度以內,所有部分可看見或全盲者。

弱視

優眼視力測定值在0.03以上未達0.3或其視野在20度以內

全盲

優眼視力測定值在0.03以下者

(B)下述何者正確(A)特殊兒童的智能發展通常比正常兒童發展緩慢(B)特殊兒童的自信心通常比一般兒童低(C)特殊兒童的焦慮與壓力通常比一般兒童低。影音16

(A)下述何者正確(A)特殊兒童的自信心通常比一般兒童低(B)特殊兒童的智能發展通常比正常兒童發展緩慢(C)特殊兒童的焦慮與壓力通常比一般兒童低。影音16

(C)根據美國智能不足協會(AAMR)的界定,智能遲緩者是指(A)普通智力功能在平均數以下(B)有適應行為的缺陷(C)以上皆是。P.351

(O)智能遲緩者的界定,通常是指標準智力測驗智商在70-75以下者。P.351

(C)下述何者正確(A)腦性麻痺是一種疾病,會威脅生命(B)耳聾是指聽力損失在60 分貝至90 分貝者(C)全盲是指優眼視力測定值在0.03 以下者。P.352-P.354

 

  • 學習障礙兒童 P.355

  • 學習障礙: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導致學生在聽、說、讀、寫、算之學習,表現出注意力、知覺辨識、記憶、理解、推理或表達等能力有顯著困難者的統稱。(不同的心理歷程異常)

  • 學習障礙非因感官障礙、情緒障礙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

  • 學習障礙兒童的行為特質P.365-P.367

1

視知覺能力失常

無法迅速正確辨認字型或影像

2

聽知覺能力失常

對聲音的分析或再認聲音較差,聽覺記憶不好。

3

注意力失常

分為注意力不足及注意力過度,因而干擾學習

4

注意力過度

過份注意小細節

5

記憶力失常

在記憶力和記憶策略使用較差,影響學業及學習困難

6

空間或時間定向能力不足

對於時間的意義缺乏了解,空間定向的概念較差

7

學業表現困難

 

8

動作活動失常

有時過於頻繁,無法專心,有時缺乏活動力,出現倦怠現象。

9

社會適應與情緒問題

內向害羞,難與同儕建立關係,面對新環境較不安、不適應

  • 學習障礙兒童的生活輔導原則。 語音15.

1. 建立與兒童的信任與和睦關係

2. 真誠、接納與關懷學習障礙兒童的感受與困難

3. 利用同理心專注引導澄清等技巧協助兒童解決學習困難及人際關係等問題

4. 協助兒童獲得正確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學習方法

5. 利用行為改變方式增強及鼓勵兒童的正確學習

(X)學習障礙是指因感官障礙、情緒障礙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P.355

 

  • 自閉症 P.356

界定

是一種兼具語言溝通障礙、社會性障礙及在行為興趣活動方面有特意表現的廣泛性發展狀態,通常在3歲前就出現症狀。

原因

自閉症的障礙為中樞神經系統障礙所引起的。出現率佔人口數的0.05%,男多於女。

  • 自閉症行為特徵

1

人際社會關係

不理人、不看人、我行我素、不易與人互動、無社會規範。

2

語言及溝通

1/3 的自閉症者無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發展遲緩,缺乏自發性語言,音調單調無變化,肢體語言的表達有困難。

3

行為適應

對刺激有選擇性的反應、固執、表現反覆固定的行為及固定的說法、自虐的行為(如搖頭、晃腦、敲頭)出現比率高。

4

學習特質

智力在正常範圍或以上者,佔15%,有20%屬於輕度智能不足,65%都屬於中重度範圍,所以自閉症有3/4 兼具智能障礙。

5

學習特質

缺乏主動精神、固執不易改變、對失敗易生挫折感、不易類化、注意力不集中

  • 自閉兒的特徵與社會技能訓練P.376-P.378

1.

智力發展

平均數大約在50左右,大約70%-80% 的自閉症兒童的智力屬於智能不足的範圍,一半以上的自閉症兒童智力分佈在中度和重度智能不足範圍。

2

社會互動

自閉兒經常表現出視覺迴避,視若無物,缺乏依附行為,嬰兒期缺乏社會 性微笑或伸出手臂等行為,對陌生人缺乏害怕,害羞和焦慮反應;缺乏面部表情,缺乏身體接觸時的柔順反應,無法發展適當的同儕關係,缺乏社會及情緒相互行為,抗拒環境的改變,缺乏求援性。

3

語文和非語文溝通

自閉兒出生後口語發展遲緩,自閉症兒童中約有20%-56%會有語 言退化現象,有較嚴重的語言問題

4

刻板化行為

興趣有限,對刺激的過度選擇,堅持特定的,非功能性常規或儀式行為

5

感官方面

對某些感官刺激的過度選擇,聽覺的低度敏感,視覺的異常反應,嗜吃或排斥某些食物,痛覺的異常反應,會出現自我傷害行為,感覺統合功能的異常。

6

自傷及自我刺激反應

自虐、自傷、公開手淫、搖晃、上下跳…

  • 自閉症社會技能訓練 X3 1. 直接教學 2. 社會溝通訓練 3. 社會故事。

  • 自閉症兒童的輔導與治療方式P.378-P.379 (2)

1

遊戲治療

藉遊戲特質發揮兒童本身自我治療力、以抒發內在的情結,使人格得以正常發展。

2

行為療法

應用個體自發性的反映行為來改善與去除自閉症狀與不適應行為或者形成適應行為與日常生活自理及專業技能。

3

感覺統合療法

提供感覺幾種感覺刺激的輸入,並適當的控制,讓孩童依內在驅策力引導自己的活動,自動形成順應性的反應,藉此促成這些感覺的組合和統一。

4

藝術治療

藉繪畫及其創造性的自由表現活動將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與衝突呈現出來並獲得抒解與滿足,達到治療效果。

5

音樂治療

協助自閉者集中注意力、培養想像力、穩定情緒、促進社會化與語言互動、發展新的休閒技能與興趣。

(O)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起的發展障礙症狀。P.355

(C)下列有關自閉症的描述,何者錯誤?(A)缺乏主動學習精神與固執不易改變的特質(B)3/4兼具智能障礙(C)出現率女生多於男生。P.355-P.356

(X)自閉症兒童的智力表現,除少數患者在正常範圍以下外,多數患者的智商都很高。P.356

(問答)試述自閉症兒童的輔導與治療方式。P.377-P.378(2)

(X)團體社會技能訓練有助於自閉兒的社交行為。P.377語音16

 

  •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ADHD,俗稱過動兒)

  • 過動兒問題行為徵狀 P.362-P.364

  1. 集中注意力的困難

  2. 活動量過大

  3. 衝動

  4. 課業學習的困難

  5. 人際關係不好

  1. 情緒困擾

  2. 語言或溝通問題

  3. 行為問題

  4. 動作協調障礙

  5. 喜歡操作、熱心幫忙、具創造力

  • 過動兒的輔導原則P.364-P.365

1. 建立良好關係

2. 以直接指導代替苛責

3. 適度調整或安排環境,減少外界干擾

4. 評估維持注意力長度,縮短單元長度,適時調整教學流程及學習活動

5. 善用顯著圖表、標識及作息表,協助安排規律化作息

6. 協助與同儕建立友誼,學習禮貌和基本知能

7. 教師和父母學習行為管理知能

8. 多與孩子討論及練習常遇到的困難和解決問題辦法

9. 尋求社會學校資源

10. 善用各種學習管道,善用多種感官,有效傳達訊息。

11. 提供及安排結構化的環境和活動

12. 減少活動間的空閒時間

(X)特殊兒童的行為輔導不需要有醫學診斷或藥物治療,只需家長與教師共同合作即能達到成效P.360

(X)注意力缺陷過動兒是因腦部功能失調,或因腦神經傳導系統中化學因素不平衡所致,與不良環境因素毫無關係。P.361

(A)下述何者錯誤(A)當兩、三歲幼兒經常表現出好動及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的行為,就要考慮是過動兒的徵兆(B)過動兒往往有生活、學習及人際適應的困難(C)臨床醫學研究認為,形成過動兒的主要因素是生理基因的影響。P.362-P.364、語音14

(問答)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俗稱過動兒)的問題行為的徵狀為何?(20分)P.362-P.364

(X)藥物治療可以根治注意力缺陷過動兒童的不專心、過動和衝動的行為症狀。P.363

(X)當醫師診斷孩子是過動兒症狀,過動兒的行為將無法改善。P.364、語音14

(X)學習障礙兒童較少有人際適應問題出現。P.367、語音15

(A)情緒障礙兒童的鑑定流程(A)提出轉介→轉介前的介入→篩選→鑑定(B)轉介前的介入→提出轉介→篩選→鑑定(C)篩選→轉介前的介入→提出轉介→鑑定。P.370-P.371

(問答)試述情緒障礙兒童的鑑定原則與流程。P.370-P.371(98補考)

 

  • 兒童常患的焦慮與恐懼行為與輔導P.373-P.376

  • 焦慮與恐懼行為的症狀:

症狀

1

焦慮症

1. 適應性焦慮症 2. 廣泛性焦慮症 3. 焦慮憂鬱混合症
4.
創傷後壓力症 5. 急性壓力症

2

恐懼症

1. 恐懼症 2. 社交恐懼症 3. 特殊恐懼

3

恐慌症

重複且突發。Ex:幽閉恐慌症、曠場恐慌症。

4

強迫症

1. 強迫思想及擔憂 2. 強迫衝動 3.強迫行為

處理與治療

1

藥物治療

抗焦慮劑、抗鬱劑、抗精神病劑。

2

心理治療

依個案需進行個別或團體治療。

Ex:行為治療、家族治療、藝療、遊戲治療、分析或支持心理治療。

3

學校教育

(老師)的角色: 接納、減少壓力源、增強自信心、同儕人際關係、個別輔導諮詢、與家長保持聯繫、協助親職教育、安排轉介。

  • 虐待對兒童及少年受虐者的影響P.393-P.394

1

身體虐待

身體虐待,疏忽,精神虐待,性虐待外在行為

2

性虐待

顯現較多心理問題、性行為、恐懼、焦慮、沮喪及較低的自我概念

3

精神虐待

顯現較多焦慮、沮喪、身體不適、不聽話、社會疏離與偏見、暴力、自我傷害

4

疏忽

顯現較多攻擊、差社交技巧、低智商、認知功能異常、語言障礙、學業中輟、學業表現不佳

  • 家庭教育模式介入家庭暴力的推展模式P.396 (2)

1

初級預防

提供資訊及建議

2

次級預防

提供情感與支持

3

三級預防

短暫且集中的介入

  • 對家庭暴力可採用輔導技巧與策略:傾聽、體會、說出來、瞭解、接納、提供資源協助。

(問答)試述老師或家長應如何處理焦慮或恐懼症兒童的行為問題。P.375

(O)虐兒全國婦幼保護專線是撥打113專線。語音17

(X)兒童受虐類型中以身體虐待最多,而性虐待占第二多。P.392

(X)兒童受虐類型之比率以疏忽占最多,身體虐待次之,精神虐待再次之,性虐待最少。P.392

(X)遭受精神虐待的兒童經常會出現外在暴力傾向的行為。P.393、語音17

(A)下述何者錯誤(A)受虐兒童的自我防衛比一般兒童的自我防衛低(B)情感的支持與保證是受虐兒童安全依附的需求(C)精神虐待容易造成受虐兒童的憂鬱與自我傷害。P.393-P.394、影音17

(C)下述何者正確(A)虐待兒童的父母厭惡自己的小孩(B)曾是受虐兒的成人注定要虐待他們的小孩(C)以上皆非。P.395

(問答)家庭教育模式介入家庭暴力的推展模式為何? P.396 (2)

(C)家庭教育介入家庭暴力的三級預防工作為(A)針對大眾施行教育或提供相關訊息(B)建立社會支持及給予情感上支持(C)減少受害程度、增加復原能力及避免問題再繼續惡化。P.396

(B)針對暴力家庭提供情感與支持是屬於家庭教育介入的(A)初級預防工作(B)次級預防工作(C)三級預防工作。P.396

(C)針對高危險群或目前已遭遇到問題的虐待或暴力家庭,家庭教育工作者宜採何種家庭教育的介入模式(A)提供資訊和建議(B)提供情感與支持(C)採短暫且集中的介入。P.396

(C)針對高危險群或目前已遭遇到問題的虐待或暴力家庭,家庭教育工作者宜採何種家庭教育的介入模式(A)提供資訊和建議(B)提供情感與支持(C)採短暫且集中的介入。P.396

(O)出示色情刊物給兒童看、故意讓兒童看見或聽見性交行為,均屬於兒童性虐待範疇。P.397

(X)對兒童性侵害的侵犯者通常是陌生人或糟老頭,不可能是父母、兄弟姊妹、叔舅等親戚朋友。P.397

 

  • 網路特性對兒童及少年行為的影響P.400-P.401

1

親子疏離

上網時數過長,或者常去網咖交友,親子互動少,導致親子關係不佳。

2

人際疏離

 

3

與現實脫節

網路虛擬世界使人覺得放鬆和新奇有趣,因此越來越不喜歡現實世界。

4

性偏差概念

網路情色資訊量多且雜,對性行為與觀念等容易產生不良影響。

5

沉迷上癮

網路匿名特性造成自我誇張、隱藏、欺騙,並用以攻擊別人,變成自我發洩

  • 網路成癮P.402

網路成癮症

過度使用網際網路,而導致無法正常生活的人。

  • 網路成癮症行為特徵P.403

1. 顯著性及調節情緒

上網已成日常生活中重要活動,且會影響他們思考、情感、行為。

2. 耐受性

必須持續挑戰才得到滿足,花費在上網的時間比預期久。

3. 戒斷症狀

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時,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易發脾氣

4. 強迫性上網行為

難以自拔上網渴望與衝動,一上網即難以脫身

5. 因沉迷引發相關問題

為了上網,寧願冒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或教育機會損失的危險。

(問答)試述網路對青少年的正向與負向影響。P.399-P.401(98正考、補考)

(X)網路成癮的兒童有較佳的人際關係。P.400影音18

(X)面對網路世界的衝擊,教師應全面拒絕與學生討論任何網路相關事物。P.405

(C)下述何者正確(A)網路成癮兒童有較佳的人際關係(B)父母應容忍網路成癮兒童上網的時間(C)網路成癮兒童通常會使學業成就退步。P.400-P.401、影音18

(A)下述何者錯誤(A)網路對兒童及少年行為負面影響多於正面教育(B)藉著網路的主動性可以增進兒童及少年的覺察力及決策力(C)青少年沈浸於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會影響其處理現實生活壓力與人際關係的能力。P.400-P.401、語音18

(A)下述何者錯誤(A)「網咖中輟潮」在學期中特別嚴重(B)利用網路匿名可以使師生間有人性溝通與良好的互動效果(C)長期使用網路或電腦會對視力或骨骼肌肉發育造成不好的影響。P.404

(C)下列有關輔導青少年使用網路的描述,何者正確?(A)教師不應一昧拒絕與學生討論任何網路相關事務(B)師生間可利用網路匿名進行人性溝通或增進互動機會(C)以上皆是。P.404-P.405

 

  • 藥物濫用的基本概念P.406

藥物濫用

非基於醫療需要而使用,或未經醫師處方,或雖基於醫療需要卻過量使用。

心理活動藥物

興奮劑、抑鬱劑、迷幻劑、大麻類、鴉片類、有機溶劑類(會改變情緒和知覺)

特徵

耐藥力、生理依賴、心理依賴、繼續使用的強烈衝動

(X)只要是基於醫療上的需要,雖過量使用藥物,就不能算是藥物濫用。P.406

 

 

 

 

 

 

試題提示:是非題與選擇題會平均分散在各章,下述各章重點提示的內容需理解與熟讀,問答題範圍請多留意第八章與第十一章的自我評量題目。

各章重點提示:

1. 時間取樣法的應用P.189-P.192

2. 時間取樣法的使用要領P.192-P.199

3. 時間取樣法的限制P.200-P.201

4. 檢核表法的特色與功能P.202-P.203

5. 檢核表法的優點與限制P.208-P.209

6. 評量表法的使用要領P.215-P.217

7. 一般評量作答易犯的判斷錯誤P.219

8. 範圍單位分析法P.220

9. FIAC佛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P.223-P.226

10. 完整的兒童行為觀察應包括哪三大部分的內容?P.237

11. 參照架構P.238-P.239

12. 對於兒童行為的省思及行為模式的探討發現P.240-P.243

13. 觀察片段的有效及無效推論實例P.245

14. 行為觀察信度與效度P.248-P.250

15. 兒童行為觀察歷程蘊含的應用價值P.251-P.257

16. 學校內兒童不適應行為的輔導目標與方法P.268-P.269

17. 學習困擾兒童的類別P.270-P.271

18. 兒童學習困擾行為的輔導方法(從教學、教學評量及家庭配合三方面說明)P.271-P.272

19. 兒童的心理防衛機制種類P.292-P.295

20. 健康的家庭特質P.311-P.313

21. 家庭關係對兒童行為的影響P.313-P.315

22. 親子關係的建立P.323-P.326

23. 解決親子衝突方式P.329-P.330

24. 智能障礙兒童的定義與界定問題P.351

25. 學習障礙兒童與自閉症的界定P.355-P.356

26.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俗稱過動兒)的問題行為的徵狀P.362-P.364

27. 注意力缺陷過動兒的輔導原則P.364-P.365

28. 情緒障礙兒童的鑑定流程P.370-P.371

29. 兒童虐待行為類型發生率P.391-P.393

30. 家庭教育模式介入家庭暴力的推展模式P.396

31. 性虐待兒童行為與輔導P.396-P.398

32. 網路對青少年的正向與負向影響P.399-P.401

33. 學校教育與教師面對網路世界衝擊應有的態度P.404-P.405

34. 藥物濫用的基本概念P.4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aLing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